恩贝园服官方微信公众号
恩贝园服微信公众号
恩贝园服联系电话
恩贝园服2017夏装新款园服上市
2017新款夏季园服特价促销

6岁前,千万别逼孩子做这3件事,尤其第一件,几乎人人逃不过!

文章来源:恩贝园服公司, 发布时间:2024-06-26 14:46:17 ,浏览次数:360
  • N20272幼儿园秋冬园服
  • N20321幼儿园秋冬园服
  • N20329幼儿园秋冬园服
  • N20330幼儿园秋冬园
  • N20333幼儿园秋冬园服


我们总是不自觉的以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却忽略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规律,操之过急往往会适得其反。所以6岁前,千万别逼孩子做这3件事,否则可能是一辈子的伤害!


当妈之后我们不仅要求自己“为母则刚”,还常常对孩子“恨铁不成钢”。


为啥明明很简单的事儿,娃就是做不好?


为啥明明提醒过无数次的问题,说多少遍都记不住?


我先跟大家分享一下CC的近况吧。


CC学认识人民币那一课了,头放学老师把课堂笔记发在群里。



艾玛,我一看都替孩子们头大,还得先换算:1元=10角,1角=10分,想算3元-2元5角=?先得分出来一元来换算成10角,然后再做加减。


这……这孩子怎么能倒腾的清呢?


结果,放学回来CC没有任何异常,虽然是初次接触,也没有感觉有什么没听懂、理不清的地方。


而且大部分孩子,都能正常顺利的掌握。


这个数学单元,就像以往任何一个单元一样,老师没花更长时间、也没延长课时,就这么平平无奇的被学过去了。


上小学前啊,你觉得教孩子学啥都费劲,上小学后,突然发现你以为会很难的、孩子也没觉得多难……


我真正想说的是什么呢?


孩子们的成长,是有着特定规律的。


为什么6岁是学龄前,7岁就可以正式上学了?


因为设计是符合了孩子成长规律的。


6岁前孩子的左脑还没有发育完全,客观条件导致他们无法理解一些知识、无法明白一些事情。对于成人来说小菜一碟的事,他们却觉得比登天还难。


但让人惊奇的是,很多5岁学起来特别难的知识,如果7岁学,却能够易如反掌。


当然今天虽以学习为例,但并不是准备跟大家探讨学习,而是想说孩子的许多心理和行为问题,也是如此,都和年龄有着密切联系。


我们总是不自觉的以“高标准”甚至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却忽略他还只是个孩子,他有自己的成长规律。


如果我们不了解、不尊重成长规律,操之过急,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


所以6岁前,千万别逼孩子做这3件事,否则可能是一辈子的伤害!


逼孩子懂事


一说到孩子的懂事,我首先想到的就是电影《狗十三》以及关于它的那句热评:


“你看,这个孩子好懂事啊。”

“你怎么知道她是不是害怕、沉默、妥协呢?”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懂事是很深的绝望,它真的不是个好东西,它表面上是为家长带来省事的好处,也许骨子里就是出于恐惧。


不可否认懂事的孩子为我们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确实省心很多。


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乖、懂事的背后是什么?


你真的以为6岁前的孩子听话、懂事,是因为认可你说的道理吗?



6岁前,孩子做出某个行为,最大的影响因素并非因为是非对错,而是因为父母的态度。


他懂事,其实是为了满足你,更准确的说其实是在满足他自己。


6岁前孩子最重要的需求就是安全感需求,确认生存环境安全(不会被抛弃、不会被冷落,不会被打骂)是最重要的事。


只要能得到父母的认可、确定自己被爱,他们愿意做出任何妥协。


信不信,6岁前的孩子,如果父母鼓励他去偷,每次偷回来父母都开心、表扬、夸奖,他也会毫不犹豫的去偷?


但6岁后的孩子,就更加明事理了,心理也就强大了,他明白了更多的是非对错,知道了父母角色真正的意义,确定了就算惹怒你,你也威胁不到他的生存安全(对于大部分孩子而言)。


你也会发现,吓唬、甚至打骂的管教方式,从6岁开始就变得不太好使了,因为说白了,娃已经没那么盲目依赖你了,也不太怕你了。


所以,6岁前的懂事,大多是“伪懂事”、“假性独立”。 


千万别为了一时“省事、有面子”而简单粗暴地去逼他听话,那样的“懂事”,不是因为“懂”,不过是害怕、沉默、妥协而已。


逼孩子认错


要说犯错这件事,娃娃都会,而且,犯错不认错这件事,十个孩子有九个如此。


那是因为在6岁之前的孩子眼里,他们还分不清“行为与品行”,认为承认“错误的行为”=承认自己是个“坏孩子”。


所以,如果承认了错误,那不仅代表着我不对,还有更深一层的“我不好”。


2、3岁之后,很多孩子心里,都有“好孩子”的自我追求。


他们希望成为爸妈口中的好孩子,希望成为班里的好学生,希望得到夸奖,希望被喜欢。


为了抗拒当一个坏孩子的羞耻感,宁愿硬着头皮,也不会承认错误。


也正是这种“死不承认”往往很容易让大人恼火,“戒尺、拳头”随时等待伺候,为的就是让孩子亲口说一句:“我错了”。


但心理治疗师 Jenise 曾说,若孩子不是主动,这样的认错就没意义。



另外,6岁之前的孩子没有很强的道德意识,做事多从自己的主观意识出发。并不能很好地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也很难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给别人造成的伤害。


所以,逼他们鹦鹉学舌说一句我错了,没有什么意义,只是满足大人“知错能改还是好孩子的”安慰。


比起一味地逼孩子认错,修正他的行为和观念才是正解。


认真的告诉孩子,这么做会给他人带来什么伤害,要承担怎样的后果,我们现在还有什么补救的办法?


多引导孩子注意关注自己和他人的感受。


●乱写乱画妈妈要一点点擦干净,这会加重妈妈的工作;如果继续这么多我要没收画笔,现在跟我一起把桌子擦干净~


●抢人玩具会让对方生气,也会让对方更加不想把玩具分享给你,我们把玩具还回去,交换试试?


让孩子多多体验“试错—知错—改正—重新被认同”的过程,让他知道哪怕做错了,后续的发展自己是可控的,如果自己改正和弥补,自己还是一个好孩子,那么犯错自然也就没那么可怕了。


别忘了,解决童年犯错的终极目标,不是逼他认错,而是教孩子“明白事理-意识到错误-学会承担责任-避免以后犯大错”。


逼孩子分享


关于分享这件事,大多数妈妈也有着坐过山车的经历。


先是一岁多的时候你会觉得,我的宝宝好大方啊,特别愿意主动把自己的东西给别人,完全不是那种“小气鬼”。


通常,这是高兴的有些早了。


因为到了2岁,你会突然发现,尼玛,他怎么跟所有的熊孩子一样,开始“自私、小气”了?


闺蜜曾跟我诉苦,带女儿出门的每一次都像一场劫难:


别人给吃的马上就接,想让她分给别人?比登天都难!


玩别人玩具开心的很,但轮到人家想玩她的,不玩抱着也不给别人玩!


就连小区里的沙池被她玩过也都成了她的,哭着喊着不让别人玩!


“每次我都是踉跄着带娃走开,或者一边说不好意思一边抱走孩子,有个地缝我恨不得都钻进去。”


为什么6岁前别逼孩子分享?


有没有想过,孩子为什么要分享?



很大的程度上是因为社交驱动!


但是6岁之前的孩子,对好朋友的需求,并不强烈。


2岁前,孩子们都属于平行玩耍的阶段,就算有小孩,也基本是各玩各的;


3-4岁,进入互动玩耍,跟小朋友一起玩,但对“朋友”的概念没那么死忠,赶上谁就跟谁玩,没人玩,我就跟我妈玩也不是不可以。


直到5岁之后,孩子对朋友才有了更强烈的心理需求:我想跟某某人玩;我想加入某个某个游戏。


当孩子有社交需求的时候,分享起来简直不要更热烈哦~


“我给你贴纸,你跟我一起玩吧。”

“我这有个娃娃,咱们一起给娃娃喂饭吧。”


分享这个词听起来美好,但说白了,就是把自己喜欢的,拱手让人,如果娃没需求,那这种行为看起来就……还挺残忍的。


但当他有需求时,他相应的能力不用你教,也会无师自通。


所以,为了证明“我不会纵容孩子自私”,强行将孩子手中的东西去“分享”,真的大可不必!



教育学家说:孩子的生长发育规律才是教育规律。


没错,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才会事半功倍!


6岁之前是非常重要又非常特殊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如果我们不是顺势而为,不但不会有效果,还会适得其反、得不偿失,甚至给孩子带来一辈子的伤害。


当然,“不逼”不代表“不管”。


如果孩子是一棵小树苗,那么我们要做的不是拔苗助长、上各种造型的“模具”,而是为他预备阳光、雨露、养料、温度等,以正确的方式去灌溉、施肥、修剪。


到了时候自然会开花、结果,最终长成参天大树!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和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侵害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联系我们(400-883-1007),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专题策划
  • N20272幼儿园秋冬园服
  • N20329幼儿园秋冬园服
  • N80347AB幼儿园秋冬园服礼服
  • N20333幼儿园秋冬园服
  • N20334幼儿园秋冬园服
  • N20321幼儿园秋冬园服
  • 1
  • 2
  • 3
  • 4
  • 5
  • 6
点击排行
  • 最近一周
  • 最近一月
  •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