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磨蹭拖拉是很多孩子的通病,很多妈妈一聊起这个话题来就滔滔不绝,一把辛酸泪,原本自认为还算个温柔妈妈,但一碰上磨蹭的娃,就立马化身为“母老虎”。怎么解决孩子爱磨蹭的问题呢?
你真的了解拖延症吗?恩贝园服
拖延症的科学定义:拖延症(Procrastination),“以推迟的方式逃避执行任务或做决定的一种特质或行为倾向,是一种自我阻碍和功能紊乱行为”。单纯的做事拖拉或是懒得去做,只能定义为“拖拉”,也仅是一种坏习惯,改正它并不难。而当“拖拉”已经影响到情绪,如出现强烈自责情绪,强烈负罪感,不断的自我否定、自我贬低,伴生出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时,才能称之为“拖延症”。看了这些解释之后,你还会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拖延症吗?
为什么我们总认为孩子拖拉?
很明显,很多家长混淆了“拖拉”和“拖延症”的概念。绝大多数孩子并没有严重到“拖延症”的范畴。
那么,为什么很多家长认为自己孩子拖拉,甚至是拖延症呢?
之所以这样认为,需要从我们自身、孩子性格以及成长发育特点来考虑:
与父母跟孩子的性格差异有关。
有的孩子天生就是慢热性格,却偏偏遇上一个急性子的家长。双方性格产生反差,急性子的家长就容易给孩子贴上“拖拉”的标签。
成人总习惯以自己的标准去判断孩子。
我们成人会想当然地认为:做一件事那么简单,怎么到孩子那里,就慢得简直让人发疯。
“不就是吃个饭吗?那么慢!”“不就是穿个衣服吗?有那么费劲吗!”
殊不知,孩子之所以“慢”,是由他们的成长发育特点决定的。孩子的肌肉发展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才能慢慢变强大。而且我们有没有想过,自己吃饭穿衣练了多少年,而孩子才练多长时间!我们闭上眼睛瞬间不费力就能完成的动作,由于他们的发育局限,需要花费我们难以想象的毅力才能去完成,这难道不也是一种伟大吗!
孩子专注于“当下”,而父母则看重的是“结果”。
孩子做一件事时确实很慢,我们做家长的都深有体会。那是因为他们完全专注于“当下”,并沉浸其中,而成人往往只关注“结果”。
如穿鞋时,他们可能全神贯注于体会脚丫子的感受、鞋子的温度等。
刷牙时,我们着急孩子“怎么这么慢”,其实她可能正在品味牙膏碰触在舌尖上的味道呢,这是孩子在通过各种方式跟世界建立沟通,我们怎么忍心用我们功利的“结果”模式,给孩子贯以“拖延症”的名号,去抹杀孩子探索世界的热情呢?
有些时候,孩子在某件事情上拖拉时,他可能想告诉你他有其它需求。
曾经有个家长反映孩子洗手特慢,后来了解清楚才发现,孩子很喜欢玩水,而平时只有在晚上洗澡时才有机会。于是他就借洗手之机想多玩一会儿水。而她没有了解清楚孩子的需求,误认为孩子拖拉。
如何应对孩子的“拖拉”?
了解了“孩子拖延症”的原因之后,现在问题来了:
如何正确应对孩子的“拖拉”呢?
1.我们应该理解孩子,降低对孩子的标准,并预留好时间。
通过平日的观察和孩子的发展特点,我们可以对孩子做一件事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心里有个大概的预估,并且把预估的时间提前留出来。
如我们通过一段时间观察,预估到孩子起床大概需要10分钟,那么我们就需要早起10-15分钟,把这段时间留给孩子。
提前有了心理准备之后,自己就不会那么焦躁和慌乱,孩子也不会有太大的压力。充分认识到孩子的成长发育特点,多给孩子一些耐心和信心,降低对孩子的标准,不要过分苛责孩子。
2.教孩子一些技能,多陪他练习,进行动作拆分等。
日常生活中的事件从开始到完成看似很简单,其实对于孩子来讲,每个动作都如行进中遇到的拦路虎,都是新的挑战。所以我们需要帮助孩子把这个浑然的整体拆分为许多个小动作,并把每个动作按“暂停”按钮,让孩子加深印象并反复练习。
以“穿鞋”为例,我们首先要帮孩子区分左右脚,再教孩子通过怎样的动作把脚套进鞋子里,然后再怎么系鞋带等。
事实上,光系鞋带这一个动作步骤,孩子就需要反复练习很多次才能掌握。另外,再说“穿衣”这件事,我们有时早上都赶着上班,孩子在床上磨蹭半天穿不上,与其这样看着着急,索性直接替孩子代劳了。
其实,穿衣也是需要很多动作的。国外的老师们教孩子穿衣有一个技巧:先把衣服铺地上,让孩子再把手撑到衣袖里,把衣服一翻就穿上了。重要的是家长要教给孩子这些技能,并多陪孩子反复练习才会熟能生巧。
3.发出指令时,把长指令切分成短指令。
孩子在做一件事之前,会自己判断一下你给的指令对他来说难不难,然后决定是否去做。急性子的家长总爱对孩子一股脑地发出指令:“快去刷牙洗脸上床睡觉!”
这么一连串的动作无疑会令他望而却步,而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往往只能听到第一个。如果我们把长指令截成短的指令,一次只说一件事,至多两件事(最好用连词连接起来),那就很容易让他们理解并接受。如“宝宝,你刷牙的时间到咯”“该换上睡衣,然后去睡觉了”。
4.我们应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时间概念。
小一点的孩子对时间是没有概念的,因此,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时间概念。
如设置3分钟的闹铃,让他感受时间的长度;出门之前多提醒孩子几次,让他有时间意识等。
另外,很多时候拖拉都跟生活习惯、家庭制定的时间计划表有关系。我们也要反思自己制定的时间表是否科学,是否契合孩子的发展特点。
当您了解了拖延症和拖拉的区别后,您是不是没有那么焦虑了呢?当家长放松下来的时候,孩子也会得到更好的发展。不随便给孩子贴“拖延症”标签
给孩子多一些耐心,不随意给孩子贴上“拖延症”或其他标签。
其实,每个孩子天生都有很大的潜力,只是需要我们帮助他们去不断地练习。千万不要因为家长的主观臆断,而冤枉了我们最纯真最聪明的孩子!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和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侵害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联系我们(400-883-1007),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