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身心发育尚未成熟,还需要成人的精心呵护和照顾。对于幼儿的心理保育,保教人员应遵循着尊重、理解、陪伴的原则和策略给予引导。其中最关键、重要的方法是对幼儿的尊重,具体来说对幼儿的尊重表现在尊重幼儿的个人意愿、尊重幼儿的情绪情感、尊重幼儿的隐私和尊重幼儿的作品四个方面。今天小编先推送“尊重幼儿的个人意愿”相关内容给大家~
幼儿虽然还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毕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想法。尊重幼儿就要把他作为一个不依附于他人存在的、与自己平等的独立个体而尊重,保教人员不能因为幼儿不具备独立行动能力,为了自己的工作方便或班级的整齐划一,就抹杀幼儿自身的想法或不同意见,反而应该引导幼儿用符合社会规则的方式,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帮助幼儿与他人做好互动和沟通。对于幼儿个人意愿的尊重一般来说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排除奖惩
幼儿的规则意识不强,常常有不按要求、擅自行动的行为,一些保教人员习惯使用奖惩作为约束幼儿行为的手段。这会造成一种条件反射:幼儿以保教人员的脸色和奖惩态度作为行事的原则和依据,所有受到奖励的行为就不问缘由地去重复,所有受到惩罚的行为就坚决不去实施。虽然奖惩手段确实能在一段时间内起到较好的作用,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完全不知道也不理解这些奖励行为背后的意义,也就不会有自主持续这种行为的动力。一旦保教人员不再实施统一的奖励标准和奖励手段,幼儿就会放弃已经形成的行为习惯,而要重新形成良好的习惯需要更长时间的努力。
自主决定生活环节的时间和方式
幼儿的发展具有差异性,每个幼儿的生长发育状况和生理状况都有所区别,保教人员不可能用统一的标准去安排幼儿的生活环节,如完全一致的上厕所时间、统一的饭量等。
例如:XX幼儿园上午10:00是点心时间,提供时令水果、坚果、酸奶、牛奶等小点心。出于幼儿膳食营养均衡的考虑,一般要求幼儿全部吃完。但是有的幼儿在家吃完早餐才来幼儿园,早餐时间较晚,此时还没有饥饿感,不想吃点心;有的幼儿对花生或牛奶过敏,不能吃这些品种的点心;还有的幼儿食量较小,吃了点心会降低午餐的食欲,不能吃完自己那一份点心。所以,保教人员应依据每位幼儿的具体情况,给每位幼儿准备不同种类、分量合适的点心,鼓励幼儿尝试不同口味的点心,但不强迫幼儿全部吃完。
对点心品种和分量的选择虽然是一件小事,但其中体现了保教人员对每一位幼儿身体发育状况的了解和尊重,给幼儿选择的自由和空间,既给幼儿提供身体健康发育的物质条件,又提供自由自主的心理环境,真正给予幼儿尊重和自由。
尊重并认同幼儿的发现和感悟
因为缺乏充足的生活经验,幼儿对身边的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和探索的兴趣,即使是在成人眼中司空见惯的事物也能引起幼儿长久的兴趣。幼儿非常乐于向其他人展示自己探索世界的发现和感悟,这些零碎、幼稚的发现都是幼儿独立探索世界的脚步和成果,是值得鼓励和赞许的。保教人员即使不认同幼儿的发现或探索的方式,也可以先肯定幼儿的勇气和兴趣,再用示范、建议、提问等方式,引导幼儿获得正确的经验和感悟。
例如:一个幼儿说:“李老师,今天我堆了一个城堡,好开心!”李老师却说:“哎哟,看你这身汗,脸上脏的,快去洗洗!”这显然是不认可幼儿感受的错误做法。在幼儿看来,“我有一个感受,别人能看到,那就是正确的”。如果别人经常做“无关反应”,忽视或否认幼儿的感受,那么幼儿会疑惑自己的感受是否真实存在,最后干脆对外界关闭情感通道,这对幼儿心理健康是极其不利的。
如果成人总是在试图扭转,或否认幼儿的真实感受,幼儿会感觉自己做错了。长久发展下去,幼儿就不能真实地感受世界和正确表达自己的感受了。最好的情况是能直接与幼儿的感受产生共鸣,比如,当幼儿说:“我今天在路上看到一只狗狗,好可爱。”保教人员如果能对幼儿的欣喜表示赞同,幼儿就会非常兴奋,感觉自己的意见得到他人认可。如果保教人员不能回应幼儿的感受,至少回应跟狗狗有关的话题;如果反问幼儿“洗手没有”或者告诫幼儿“报纸上刚报道了狂犬病,不要跟狗走太近”,这就会使幼儿感受不到人际交往中信息传递与反馈的对等性,造成幼儿今后人际交往的障碍。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和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侵害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联系我们(400-883-1007),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