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贝园服官方微信公众号
恩贝园服微信公众号
恩贝园服联系电话
恩贝园服2017夏装新款园服上市
2017新款夏季园服特价促销

为什么妈妈越操心,孩子越没出息(妈妈必读)

文章来源:恩贝园服公司, 发布时间:2024-05-28 14:15:23 ,浏览次数:513
  • N20272幼儿园秋冬园服
  • N20321幼儿园秋冬园服
  • N20329幼儿园秋冬园服
  • N20330幼儿园秋冬园
  • N20333幼儿园秋冬园服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能量接收器,被爱滋养,才能明亮如光。父母一定要学会给孩子赋能,多多进行鼓励和肯定,引导他们向上生长。

前不久,闺蜜在淘宝买了个戒尺。
我问其原因,她神情痛苦地对我说:“你知道吗?我每天盯着我家那小祖宗写作业,都快气疯了。
他一进家门,就想先去玩。一叫他写作业,他就想上厕所。刚坐到书桌前,他又想去喝水。
扒拉了半天书包,好不容易把作业拿了出来,他又开始削铅笔。
我不耐烦地催促了他几句,他终于摆好了写作业的架势。
可是,十分钟过去了,他只写一个填空。二十分钟过去了,他还是只写一个填空。
我压着火气看着他,他又装出一副苦思冥想的神情,一会儿摸摸橡皮,一会儿卷卷书角……
别人家孩子一个小时就搞定的作业,他每天都要折腾到晚上 10 点,11 点,我真是快愁死了,所以就想着买个戒尺,给他点精神压力,看他还敢不敢磨洋工。”
听完闺蜜的吐槽,我不禁想起同事跟我讲过的一件事。
同事的女儿也是一到写作业,就各种拖拉磨蹭。
起初,同事也是整天跟在女儿屁股后面甩小鞭子。
有一次,同事被女儿气急了,就对女儿说:“从今天起,我就不管你了,你爱写不写。”
结果第二天,同事女儿因为没有写完作业被老师罚站批评。
当天晚上,孩子意外的没有怎么磨蹭,睡觉之前还想着检查。
其实,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自律,而是父母的管教方式扼杀了孩子的自律。
父母管得太多,孩子就没有机会学习自我约束。
所以,想让孩子学会自律,妈妈一定要能「忍」。
忍住不唠叨,孩子越自信
生活中经常会看见这样的现象——
妈妈一遍又一遍地唠叨孩子:“作业认真写了吗?这道题怎么又做错了,都考成这样了,还想着玩呢?你这么不上心,以后怎么考大学?考不上大学,你这辈子就完了……”
结果,孩子要么无动于衷,随你怎么说。
要么跟妈妈吹胡子瞪眼地大声嚷嚷:“整天都是这几句话,我耳朵都听出茧子来了,我就是不想上大学,怎么了?”
有句话说得好:孩子的叛逆心理,都是父母逼出来的。
父母的唠叨,永远都是一个标准,一个腔调,表面上是关心孩子,实际上表达的都是自己的需求。
每个孩子都渴望父母看到自己的内心。
父母忽视孩子的内心,唠叨个没完,孩子心生烦躁,就很容易对父母产生逆反情绪。
这就是为什么妈妈越唠叨,孩子越不听话。


知乎上有人提问:你最反感父母的时候是什么时候?
最高赞的回答是,父母唠叨的时候。
一名初二女生说:父母总是怀疑我早恋,只要看见我跟男同学聊天,就唠叨来唠叨去,后来我为了气他们,就故意早恋……
一名初一男生说:“不管我干什么,父母都要千叮咛万叮嘱。
如果我做得好,父母会说:看,听我的没错吧。如果我做得不好,父母会说:我都说了这样不行,你偏不信。
父母这样子,总是让我觉得自己特别没用。”
其实,父母的唠叨本质上是对孩子的不信任。
父母的不信任,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很大的压力,甚至会伤害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让孩子不断地处于自我怀疑的状态中。
时间长了,还会影响孩子的性格。
董卿说: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要先成为什么样的人。
海清的「神仙儿子」,不管是练习琴棋书画,还是写作业,都不用海清操心,有时候还会帮妈妈背包,洗衣服,是个自觉的小暖男。

而这都是因为海清说的少,做的多。
儿子写作业,她在一旁看书,看剧本。
儿子练书法,她陪着一起练。
事实证明:妈妈与其唠叨一百句,让孩子厌烦,不如以身作则带动孩子。
因为,「身教」比唠叨更有力量。
忍住不插手,孩子越独立
有一种妈妈叫做「割草机式」妈妈。
她们在生活上把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费劲心思地为孩子扫除一切障碍,恨不得孩子成长的路上寸草不生。
孩子想要自己吃鱼,妈妈紧张地说:妈妈帮你挑挑刺吧,你别被卡住了。
孩子想要自己洗个苹果吃,妈妈赶紧接过来说:给我吧,你别把衣服弄湿了。
孩子跟朋友产生了矛盾,妈妈不分青红皂白地去给孩子撑腰。
孩子学习上遇到了困难,妈妈想尽办法替孩子解决。
教育家蒙台梭利说:没有人能够代替孩子的成长。
你不让孩子去尝试,孩子永远学不会主动。
你不让孩子去试错,孩子永远学不会自己解决问题。
一位对儿子照顾非常细致的妈妈,因为一次生病没有替9岁的儿子整理房间,也没有帮孩子整理书包。
儿子不仅不知道关心妈妈,反而责备妈妈:“都怪你,没把数学作业装我书包里,让我被老师批评了。”
一位妈妈因为没时间照顾女儿,担心上大一的女儿不会照顾自己,就为女儿招聘保姆,为女儿洗衣做饭。

想想真是可悲。
从小包办,事事插手的妈妈,不是养出一个「白眼狼」,就是养出一个「巨婴」。
其实,妈妈为孩子做的越多,孩子就越差劲。
因为事事插手的妈妈帮孩子扫清了成长路上的一切障碍,就是让孩子失去了本该练习的机会。
孩子对父母越来越依赖,就会越来越没有责任感,越来越懒惰和退缩。
杨澜曾经说过:“一个妈妈的成功,就是让你的孩子成功地离开你。
妈妈最终要放手,最终要让他走向自己的世界,成就他自己的人生,这才是母爱最伟大的地方。”
真的爱孩子,就要忍住不插手。
不要担心孩子不会做,因为孩子在一次次的「试错」中累积经验。
不要担心孩子做不好,因为孩子会在一次次「我能行」中累积自信。
只有让孩子充分的体验,孩子才有自信一次次地证明自己,才会学会对自己负责。
忍住不苛责,孩子越坚韧
曾经看过一封妈妈的忏悔信。
这位妈妈对儿子的要求极高:
儿子考不了满分,她会斥责儿子不用心,不努力。
儿子钢琴弹错一个音,她会逼着儿子再重弹十遍。
儿子夏令营活动,没有得到老师的表扬,她会责备儿子不会表现,闷葫芦,没有领导才能。
儿子想要给她一个惊喜,为她煮一碗面,她生气地把面倒掉,说儿子不把精力用在刀刃上。
很久之后,她发现:
儿子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少,总喜欢盯着一个地方发呆。
做作业的效率越来越低,错题越来越多,越来越不喜欢学习。
以前催促儿子,训斥儿子还能立竿见影,现在孩子就像是个木头人似的无动于衷。
弗洛伊德说:父母的吼叫对孩子来说,不止是简单的批评,而是如同一把利剑,直戳孩子的心灵深处。
孩子的内在力量来自于父母的爱与关怀。
父母对孩子处处为难,永远不满,孩子就会觉得妈妈根本就不爱我。
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就会一直生活在敏感、愤怒、恐惧,或不断地自我怀疑中。
这些负面情绪的累积,让孩子变得束手束脚,畏首畏尾。
威廉.杰姆士曾经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要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
只有被父母欣赏的孩子,才能勇敢自信地去做最好的自己。
记得杨迪曾在一档节目中跪谢父母,他说:“你们从来就没有阻碍我,追逐我自己想要做的事。
而且从来都是鼓励式的教育,让我觉得自己真的很优秀。
我不管干什么,妈妈都说好、棒,然后,我就越发地往我想做的事情上去干。”

所以,苛责是毒箭,鼓励是铠甲。
父母对孩子的鼓励,才是对孩子最有力的托举。
因为父母的鼓励,会成为孩子前行路上的光,指引着孩子向着目标一路奋进。

《自驱型成长》中有一段话告诉我们,孩子的自律,源自父母的退让,因为:
 “这份自己说了算的感受,才是健康心智的前提,才是主动进步的源泉,才是跌倒了能爬起来的动力。因为自己想要,而不是被迫地成为这样或者那样的人。”
所以,想要养出一个自律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学会「忍」。
父母忍住不唠叨,孩子才能学会去决策,去承担,去把控自己的节奏。
父母忍住不插手,孩子才能学会独立解决问题。
父母忍住不苛责,孩子才能永远相信自己,才有勇气乘风破浪。
孩子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全倚仗父母如何教育。
会「忍」,是一个妈妈的顶级智慧。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和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侵害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联系我们(400-883-1007),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专题策划
  • N20272幼儿园秋冬园服
  • N20329幼儿园秋冬园服
  • N80347AB幼儿园秋冬园服礼服
  • N20333幼儿园秋冬园服
  • N20334幼儿园秋冬园服
  • N20321幼儿园秋冬园服
  • 1
  • 2
  • 3
  • 4
  • 5
  • 6
点击排行
  • 最近一周
  • 最近一月
  •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