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在幼儿园与其他小朋友发生争执甚至动手时,老师一般都会出面调和。有的孩子擦擦眼泪,一会儿就好了,也有的孩子会觉得受了委屈大哭不止。如果一旦孩子身上有了伤痕,老师可能还会犯难该如何跟家长解释。当家长来接孩子时,看到孩子“挂彩”,瞬间怒火燃烧,恨不得立马去把老师和另一个孩子大吼一顿才解气。家长心中有怨气可以理解,但在孩子面前如何处理好这件事情呢?小编今天用身边发生的一个真实案例与大家进行探讨~
4岁的乐乐性格开朗,在幼儿园里很能适应群体生活,是老师和同学都喜欢的小男孩。一天,妈妈来接乐乐放学,看见儿子漂亮的小脸蛋上有几道抓痕,立马气不打一处来,大声质问:“这脸上是怎么弄的?”
本来看见妈妈满脸高兴的乐乐,被这句突然而来的大声呵斥吓得两眼冒泪花。乐乐妈拖着乐乐直接就往老师的办公室里冲,边走边叨叨,“早上出门都还好好的,一天下来脸上都‘毁容’了!”还有其他没被接走的小朋友看到乐乐妈大发脾气,都吓得站到一边去了,乐乐的头垂得低低的,几乎是被妈妈“拖”去老师的办公室。
老师给乐乐妈做了解释,原来是在活动区角玩耍时,乐乐不小心撞倒了冰冰堆的小房子。冰冰脾气有些急躁,就抓了一下乐乐的脸,乐乐当时也觉得把积木撞倒了很不好意思,再加上小脸也不是很痛,也就没放在心上,继续笑嘻嘻地陪冰冰搭积木去了。可是乐乐妈却觉得,冰冰和他的家长应该给乐乐赔礼道歉,不然太“吃亏”了。乐乐听了赶紧在园所里四下张望,生怕妈妈还要去责备还没有来得及离园的冰冰,一直拉着妈妈要求回家。
这件事情过后,开朗的乐乐变得话少了,越来越不想去幼儿园,在家人的多次询问下,他才说:“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不肯和我玩了,老师对我也没以前好了……”
乐乐妈妈对孩子的疼爱无可厚非,但事情发生后的处理方式却会让孩子觉得“很没面子”,破坏了他在幼儿园里和同学及老师的人际关系。虽然从事件表面上来看,她是出于心疼孩子,要去把这件事情弄清楚,但其实是她自己坚定“不吃亏”的原则,在孩子都说没事的情况下,还要去弄个究竟。
很多家长告诉孩子:“我们不占别人便宜,但也绝对不能让人欺负。”有的家长甚至直接告诉孩子:“你不要主动打别人,但是别人打你,你一定要还手,如果你不还手,回家我就打你。”这些通常被认为是培养孩子勇敢的方法,其实孩子的世界往往没有成人想的这么复杂,他们的矛盾无非就是抢玩具或者打闹时没有注意分寸,成人千万不要把孩子之间的矛盾看成是欺负和被欺负的关系。
什么是真正的勇敢?不是争抢玩具时的霸道,也不是你打我一下我必还一下的睚眦必报。只有在规则中成功建构了自我,拥有良好品行和习惯,能严格自律,勇于担当责任,知道自己要什么、去哪里的孩子才是真正强大、真正勇敢的。
家长不该为孩子的矛盾大动肝火,特别是在孩子觉得没有关系的情况下,否则因小事而生气对孩子会是一种消极示范。我们应该相信孩子有能力协调好和小朋友之间的关系,也有能力自行寻找同伴并能够与同伴友好相处,有矛盾时他们也可以自行调节。孩子都是天真善良的个体,即便发生了打闹,也能很快重新在一起玩耍,这就是他们天性中正常的表达方式,成人不应干预过多。
我的孩子每天在幼儿园都要被其他孩子“欺负”,回到家里还哭哭啼啼的,难道我就只能坐视不管吗?
孩子被欺负不敢还手或是经常受欺负,家长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问题:
1.不要总是消极地看待环境,不要定义年幼的孩子一定是被欺负了,你给他贴上受害者的标签,只会削弱他的力量,让他更怯弱。孩子如果受了委屈回家,不要第一时间责备他没出息,而应该蹲下身来安慰他,听他说说他的故事,接纳他的不良情绪,从而引导孩子去解决问题。
2.如果你在家中对孩子大呼小叫,用暴力以大欺小,那么这些在家被父母“欺负”惯了的孩子,在外面也很难强大。所以不要用爱的名义去“欺负”孩子,应该和孩子建立平等的交流关系。
3.如果你在家中溺爱娇惯孩子,孩子会养成霸道无理、缺乏规则意识的坏习惯,在群体关系中不懂得谦让妥协,容易被大众孤立,甚至被群体攻击。家长应该培养孩子懂得谦让、守规矩,可以用平和的态度去处理矛盾,让孩子成为一个能够适应群体的人。
4.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与孩子在一起时,家长应该尽量减少与他人的冲突,避免吵架、打架等,否则孩子会很难真正学会正确表达情绪的方法及与人沟通的技巧。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和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侵害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联系我们(400-883-1007),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