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活动区玩耍时,教师何时介入、如何介入得恰到好处是一个教学重难点,一起来看看徐则民老师给的专业意见吧,一定受益匪浅噢~
幼儿意外地冒出新主题,教师没有准备怎么办?
随着幼儿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尤其是抽象逻辑思维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对游戏主题的兴趣和注意也会不断变化,常常会提出玩新主题游戏的要求。有的新主题是教师有所预料的,有的则完全是出乎意料的。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随时提供可供选择的材料。当游戏中幼儿冒出新主题时,“怎么玩”、“用什么玩”之类的问题,就可以全权交由幼儿自己来协商决定。
游戏中幼儿因为没有对应的玩伴,无所事事,此时教师该怎么做?
当儿童在游戏中没有对应的玩伴(角色),如“理发店”的理发师没有被理发的顾客,游戏也就没有了展开的过程,幼儿就会无所事事,放弃游戏。在此种状态下,教师可以通过投放娃娃代替要理发的角色(适宜小班),或通过游戏玩伴以顾客身份直接进入游戏,或以旁观者的身份用语言暗示提醒。
如对理发师说:“超市有很多人,去问问他们是否要理发。”当然教师应更注重幼儿对日常生活的观察讨论,丰富幼儿对主题经验、角色关系的认识和了解,不断拓展和提升幼儿的角色行为、角色意识和角色认知,进而提高幼儿的游戏交往和水平。
什么是直接介入?直接介入有哪些方法?
直接介入也称外在干预,指成人在指导游戏时,并不直接参与游戏,而是以一个外在的角色,引导、说明、建议、鼓励游戏中幼儿的行为。其方法主要是语言提示和材料提供。
教师在幼儿游戏之外,在一种自然的状态,以不干扰幼儿游戏为前提,教师直接点拨给幼儿建议帮助的显性指导,可以帮助幼儿获得一定的知识或技能,以更好地开展游戏。但应注意的是,这种介入一定要自然,以不影响幼儿的游戏意愿为基本条件。
什么是间接介入?间接介入有哪些方法?
间接介入是指成人以游戏中的角色身份参与幼儿的游戏,以游戏情节需要的角色动作和语言来引导幼儿的游戏行为。其方法主要是与幼儿平行游戏或共同游戏。由于没有直接建议幼儿干什么,而是使幼儿随着教师的暗示行为而行动,所以也称间接指导。恩贝园服
这种介入的好处在于,因为成人与幼儿一起游戏,无形中就是对幼儿游戏的支持和认同,会引起幼儿的更大兴趣和持久性,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塑造了幼儿的游戏行为,提高了游戏的水平。
游戏中出现不安全因素时,教师该怎么做?
当游戏中出现不安全因素的特定情况时,教师必须对游戏进行干预,否则会影响幼儿游戏的正常进行。但是对于这一类介入时机的判断,以及如何介入也需要教师的机智。当幼儿游戏行为的意义是积极的,而游戏的动作和道具潜伏着不安全隐患时,教师可以采取保护措施;当幼儿游戏的动作和材料直接有损于幼儿的健康和安全时,教师便可以直接制止或转移。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和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侵害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联系我们(400-883-1007),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