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幼儿出现注意力分散时,教师可以采取如下方法调控幼儿的注意力。
1.凝视
当某一两个孩子出现注意力分散行为时,当班教师可暂时停讲,凝视注意力分散的孩子,或向他摇摇头等。
2.邻近控制
为了使调控信号更加有效,教师可一边讲课,一边走近注意力分散的孩子。
3.提出问题
(1)“小朋友们要认真听老师讲课,一会儿老师要提问的。”
孩子们为了回答老师的提问,以免因回答不出问题而被批评,往往会认真地听老师讲课。
(2)“××小朋友你来说一说,老师刚才讲什么了?”
如此直接提问刚才注意力分散的孩子,会让他因回答不出老师的提问而得到“教训”,今后变得“老实”。
(3)当某个孩子出现注意力分散行为时,教师装作面向全体孩子提出问题,然后指名让注意力分散的孩子回答,恩贝园服当他因不专心听讲而无法正确回答老师的提问时,教师可因势利导地对他和其他孩子进行教育。
4.特殊安排
当某一两个孩子反复出现注意力分散行为时,教师可以将他的位置安排在适当靠近教师的地方。
5.直接批评
当某个孩子的注意力分散时,教师直接点名批评相应的孩子,起到警示教育其本人和其他孩子的作用。
6.通过“口令”等整顿全班纪律
当超过20%的孩子出现注意力分散行为时,教师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达到将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回来的目的。
(1)“请你像我这样做。”
教师做出某种动作的同时嘴里说:“请你像我这样做。”然后幼儿在跟着教师做相应动作的同时嘴里回应:“我就像你这样做。”
(2)对答法
幼儿对教师的口令做出回答并做出相应的行为。当幼儿东张西望、手脚乱动时,教师可采取如下方式来调控幼儿的注意力:
教师:“小手儿?” 幼儿:“背好。”
教师:“小脚儿?” 幼儿:“并好。”
教师:“小眼睛?” 幼儿:“看老师。”
教师:“小嘴巴?” 幼儿:“不说话。”
教师:“一、二!” 幼儿:“安静。”
教师:“三、四!” 幼儿:“坐好。”
教师:“一、二、三!” 幼儿:“请安静!”
教师:“请安静!” 幼儿:“我安静!”
这些方法能迅速地使幼儿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3)弹奏法
就是在幼儿注意力分散的情况下,教师利用钢琴弹奏幼儿熟悉的旋律或歌曲,让幼儿随着老师弹奏的音乐做动作或唱歌,其注意力自然就集中到教育活动中来了。
(4)找眼睛
当教师发现有的幼儿东张西望、左顾右盼,不注意听课时,不妨和小朋友们做个“找眼睛”的游戏。“小朋友们,现在老师要来找你们的眼睛,你们仔细看看,老师的眼睛里有没有你的眼睛。”这时,小朋友们就会两眼紧盯住老师。牧@童~园~服这种方法常常用于教育活动的开始。
(5)“录音”
当幼儿的注意分散时,教师对幼儿说:“小朋友们,你们的小耳朵就是录音机,现在请你们打开录音机准备录音,看谁的录音机最灵。”小朋友们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被教师的话吸引过来。这种方法常常用于教育活动中途教师要范唱、范诵或交代某一重要事情。
(6)看口形
譬如,音乐教育活动中的范唱或幼儿跟唱几遍后,教师要求幼儿看教师的口形跟唱,而教师并不发出声音。在幼儿熟练以后,教师再让小朋友不出声地唱,教师看小朋友的口形。这样做,既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又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幼儿记忆的效果。音乐、故事、诗歌、散文教育活动皆可采用此法。
(7)铃铛铃鼓节奏法
即幼儿开小差时,教师用铃铛或铃鼓或者用手掌打出一定的节奏,让幼儿用手击掌跟着打同样的节奏,那么,东张西望的幼儿会很快地把视线转移到教育活动中来。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和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侵害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联系我们(400-883-1007),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