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贝园服官方微信公众号
恩贝园服微信公众号
恩贝园服联系电话
恩贝园服2017夏装新款园服上市
2017新款夏季园服特价促销

孩子的规则意识不是“吼”出来的

文章来源:恩贝园服, 发布时间:2015-01-31 22:22:00 ,浏览次数:1948
  • N20272幼儿园秋冬园服
  • N20321幼儿园秋冬园服
  • N20329幼儿园秋冬园服
  • N20330幼儿园秋冬园
  • N20333幼儿园秋冬园服

  4岁的小米(化名)很安静,但有点不合群:老师带小朋友排好队准备出发去做操时,小米坐在座位上没反应;老师指导小朋友做手工时,小米左看看,右看看……

  这是幼儿问题行为的一个常见案例。笔者通过对济南市554名幼儿的调查发现,幼儿问题行为的发生率为11.01%。

  儿童的各种问题行为,是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产生的偏离常态标准的行为。其中的违纪行为、攻击性行为以及社交问题等,实质上是儿童缺乏规则意识、不遵守社会规则的表现。


  儿童应有的规则意识

  调查中,笔者还发现了这样的典型案例:6岁的小丽(化名)很难安静下来,排队出去做操,她不断推搡挨着自己的小朋友;玩滑梯时还会插队,前面的小朋友不让,她就推……

  小米、小丽的行为从表面上看完全不同,小米属于安静型,对老师的话充耳不闻;小丽表现出比较明显的攻击行为,缺乏和同伴沟通的有效手段。但从本质特征来看,两人问题行为的根源却是相同的:缺少规则意识,即教育者没有帮助他们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孟子言:“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任何人都要遵守自己所处社会文化背景下的相关规则,并发自内心地以这些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如此则形成了相应的规则意识。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逐渐把社会文化规范内化的过程,发展的结果虽受儿童身心特征的影响,但更取决于受教育者有目的的培养。恩贝园服

  儿童应具有怎样的规则意识呢?这要根据儿童所处年龄阶段的不同而区别对待。幼儿阶段的重点是生活规则意识的形成,如果从学习和生活两个层面来看,儿童在学习上应该遵守课堂纪律、按时完成作业、积极思考、善于探索;在生活上要遵守家规和校规,如按时作息、不挑食不浪费、懂文明讲礼貌、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不破坏公共财物、不偷东西等。

  规则意识缺乏的根源

  首先,教育者规则意识缺失。笔者在对教师和家长的访谈中发现,很多教育者不知道孩子需要养成规则意识,也不知道遵守何种行为规则。比如,教育者把小米问题的产生,归因于小米的内在个性特征,如内向、反应慢。当然,许多儿童问题行为的发生确实与儿童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有关,但就小米来说,其问题行为的产生则主要与教育者规则意识的缺失以及教育方法不当有关。小米不知道生活的规则是什么,不知道大人提出要求时,自己要作出回应,不知道到了吃饭时间就应该吃饭,到了上课时间就要上课……综上所述,主要是教育者没有培养小米的规则意识。

  其次,教育者规则意识的培养理念存在偏差。有些教育者知道儿童应该养成规则意识,但对儿童应该遵循何种规则却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小丽的爸爸认为,小丽推搡小朋友是同伴交流的一种方式,甚至还说“孩子强势一点,在幼儿园不会吃亏”。在教育实践中,有的父母认为“听老师的话岂不是限制了孩子的个性发展”,还有的父母存在其他方面的理念偏差,如推卸责任型:“孩子送到学校,学校就要负责教育好,这是老师的责任。”教育无用型:“我的孩子天生就这样,不喜欢和其他小孩玩,怎么教育也没用”、“树大自然直,这不用培养”,等等。这些规则意识、培养理念与学校教育不一致,导致儿童违纪、攻击其他儿童等不良行为增多。教师应了解家长在儿童行为方面是否存在认识误区,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沟通、矫正。

  再其次,教育者的教育方法不足,是儿童规则意识缺乏的重要原因。不少教师、家长知道应该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但却不知道怎么培养,或者培养的方法有误。儿童问题行为的形成与教师不正确的教育方法有关。例如,6岁儿童豆豆体诉症状明显,只要上学就会恶心,有时还会发烧,回到家就恢复正常,家长不知道原因是什么。笔者经过与家长、教师以及豆豆的访谈得知,孩子的体诉症状主要与教师的教育失误有关。豆豆安静不活泼,胆子比较小,温顺听话。班主任要求异常严厉,说话语气生硬,用孩子的话来说就是“老师很凶,经常发火”,豆豆曾经因为集体活动时说话被教师大声斥责并罚站。教师没有根据孩子的个性区别对待,致使孩子对学校产生恐惧心理,又不能违背家长意愿不去,只能压抑自己内心的想法,最终表现为体诉症状。据笔者调查,幼儿和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体诉症状多源于此。

  规则意识的培养策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规则先行。要想让孩子具有规则意识,教育者首先要给孩子制定正确的行为规则,这是形成规则意识的基础。调查中,笔者发现,许多教师、家长习惯于事先不定规则,等孩子违反自己的既定规则后再批评指责,认为孩子通过实践可逐渐摸索出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最终形成一定的规则意识。但这种做法可能会有两个负面效应:第一,儿童每次做事之前都不知道如何做才能与教育者的规则一致,往往手足无措;第二,儿童学习教育者的榜样行为,养成事后根据自己的喜好判断事情正确与否的习惯。如果要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首先要制定规则,并要求孩子严格遵守。这样坚持做下去,时间长了,孩子自然明白凡事要有规则。

  润物细无声,循序渐进。根据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儿童规则意识的形成,实际上是儿童逐渐把教育者制定的规则认同、接纳并最终内化的过程。因此,教育者应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特征,循序渐进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规则意识。以“懂礼貌”为例,对幼儿来讲,“懂礼貌”的内容主要有:见到熟悉的人主动打招呼,不骂人,不打人,与同伴和睦相处,小伙伴来家里要热情招待等。久而久之,儿童待人接物的良好行为习惯就养成了。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因材施教。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教育者在培养儿童的规则意识时,不能“一刀切”,而应该根据儿童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小米属于安静型,胆子比较小,教育者应多使用强化策略,少使用惩罚策略或尽量使用温和的惩罚策略。例如,为了培养孩子按时吃饭的规则意识,可以使用惩罚的一种方式——自然后果法。规定11:30准时吃午饭,过了这个时间不能再吃,让孩子接受不按时吃饭的消极后果,等孩子按时吃饭时,教育者要及时表扬,进行正强化。而对于一些课堂问题行为,教师则可以使用消退与强化相结合的方法。对一些孩子表现出的课堂问题行为,教师装作看不见,反之表扬课堂纪律好的孩子,让其知道只有课堂纪律好才可能获得教师的关注和鼓励。消退与惩罚结合使用,课堂问题行为会逐渐减少。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和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侵害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联系我们(400-883-1007),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专题策划
  • N20272幼儿园秋冬园服
  • N20329幼儿园秋冬园服
  • N80347AB幼儿园秋冬园服礼服
  • N20333幼儿园秋冬园服
  • N20334幼儿园秋冬园服
  • N20321幼儿园秋冬园服
  • 1
  • 2
  • 3
  • 4
  • 5
  • 6